
11月6日,2020胡潤百富企業家峰會于北京舉辦,各行各業大咖齊聚,縱論后疫情時代企業家責任以及財富的創新與創造。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嚴昊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本次活動,并在即興演講中縱論后疫情時代中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新路徑,暢談行穩致遠之道。作為新一代企業家,他感時論世、直抒胸臆,坦言無論過去與未來,都將腳踏實地做實業,積極傳承中國企業家實業報國的智慧與良心。
演講全文

非常感謝胡潤先生的邀請,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與各位企業家作交流分享。
今年的新冠疫情確實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一系列變化,但我覺得無論是生活狀態的改變,還是企業經營發生的變化,這一切的根源并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,它僅僅是導火索。我認為,一個企業,不管處于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階段,還是處于低潮的時候,風險控制都應該是第一位的。
三十年多來,太平洋建設沒賣過一個樓盤。當民營企業到達一定規模,具備一定品牌實力,普遍選擇上市和資本運作的時候,太平洋建設也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這方面。我們一直聚焦如何做百年老店,圍繞如何做全球基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,去制定我們企業的戰略,去搭建我們企業的班子,去帶領我們企業的團隊。
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但可能因為中國現階段的獨特發展結構,今年的基建行業反而迎來了逆增長。就拿太平洋建設1到10月份訂單量來說,和去年同期相比就有顯著增長。因為基建投資還是政府拉動內循環的主要手段之一,我們這個行業還處在一個利好的周期里面。但在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背后,我覺得企業自身同樣要考慮風險。一個企業最大的風險是金融風險,如果一個企業的老板或者管理者始終圍繞銀行轉,你的企業肯定搞不好,即便好也只是暫時的。
雖說太平洋建設絕對不做資本玩家也不要被資本所玩弄,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排斥資本。要想做百年老店,首先還是要有自身的核心產品,一味地依賴依靠金融,想靠高速擴張解決所有發展問題,往往走不長。
現在我考慮更多的不是太平洋建設走得有多快,而是未來要走多遠,所以我寧可犧牲一定的總量,也要追求發展的質量。在今年訂單增長的前提下,我還對下屬200個集團公司提出要求,壓他們的負債率,壓他們的融資成本,就是要綜合考慮中國基建這一輪約三年時間的高速增長,如果我們一旦控制不好,就會重蹈很多大企業的覆轍。
所以有人講房地產企業大而不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已經進入了賺“難錢、苦錢”的時代,這對所有行業都是一樣的。就好比做人一樣,中國有句古話:“做人不能無法無天”,“大”上面有一橫變成“天”,企業創業初期有時不得不依賴金融,但在高速發展階段一定要控制。
中國很多大型企業的轟然倒下,并不是他們做得不成功,并不是他們產品做得不好,還是因為腳步太快,太過于依賴金融,成也金融敗也金融。所以想和大家分享第一個話題,就是如何控制金融風險的問題。
第二點,談談組織的創新。從我們的父輩身上可以看到,在改革開放初期,創業者或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、魄力、智慧去抓機遇,去創新一些商業模式、管理模式,但到了這個時代,我覺得創新必須要結合科技、結合核心專業。
太平洋建設從事的是基礎設施行業,是一個傳統行業,不是一個明星行業。雖然是行業傳統,但我們還是要結合科技。太平洋建設過去主要是通過BT、EPC、FEPCO、PPP等模式發展,但是我們也在考慮,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完成歐美近200年城市化歷程這樣一個成績背后,中國基建行業粗放式的增長時代已成為過去。像今天的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這些城市的基建行業使用的工藝、運用的商業模式,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就不一樣,就要更多地結合科技。
我們也常講“人工智能+基建”,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把人工智能轉化、應用到傳統基建行業。所以我們現在也對自身提出了從基建1.0時代走向城市化綜合運營2.0時代,包括結合人工智能,從戰略層面創新。我覺得創新是每一個企業不竭的源動力,未來人工智能一定會代替藍領,現在像外墻瓷磚,不需要人工貼了,都是機器貼,這種應用已經變成現實。所以下一步隨著科技的廣泛應用,它的成本會很快降低,這個時代很快就會到來。
第三個方面,就是作為中國企業,我覺得最終比拼的還是文化。什么樣的老板就會做出什么樣的企業,你是什么樣的人品,什么樣的能力,未來你企業的團隊,你的業績肯定是相匹配的。我常講太平洋建設連續7年進入世界500強,不僅僅是源于趕上了改革開放、中國城市化的大紅利,也不僅僅是因為擁有民營企業靈活的體制機制,更核心的還是它的文化。
打個比方,做基建企業的老板都清楚,這是一個高危行業,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動反腐倡廉以來,抓起來的政府官員很多都和工程建設有關。太平洋建設這么多年保持干凈,正是因為有文化的支撐,指導我們去做事做人,把握原則,把握度。所以在習總書記不斷推進依法治國的階段,我們能夠進入世界500強,又能夠做到不出事,我覺得核心還是因為有強大的文化基因,也正因如此,才讓我們敢于去講,敢于去想,才讓我們能把握好和金融之間的分寸。我今天跟團隊開了個玩笑,到了今天的規模,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做到零負債,手中有多少錢做多少事,我想這樣才能最終做成百年老店。
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程度的“虛胖”。如何真正從總量走向質量,如何真正從走得快轉向走得遠,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,我覺得是值得每一位企業家考慮的。當然我的這些觀點更多是代表我自己的體會,也代表我們對自身所處的這個行業和自己角色定位的一個解讀。身處傳統行業,我們必須要腳踏實地做實業,要做一個企業家。過去我父親跟我常講,圍繞鈔票轉的是資本家,圍繞企業轉的是實業家,圍繞社會轉的才是企業家。
以上觀點如有疏漏之處還請大家指正。再次感謝胡潤先生給我這樣一個即興的演講機會。我們整天都處于風塵仆仆的狀態,在全國各地、甚至很多偏遠落后地區搞基礎設施建設,所以很榮幸今天有機會到這樣一個平臺和大家交流學習,謝謝大家,謝謝!